0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月25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中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力应急保障体系,加强电力安全运行监控与应急保障,提升重要输电通道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极端情况下应急发电、照明及现场供电抢修恢复。
02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1月份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项目情况的公告
2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5年1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自然人户用光伏)项目情况的公告》显示,2025年1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自然人户用光伏)项目共30657个,其中风电项目86个,光伏发电项目30567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144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0423个),生物质发电项目4个。
03 蒙西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转入正式运行
2月24日消息,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蒙西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转入正式运行的通知》,正式宣布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在经过32个月的连续结算试运行后,于2月24日转入正式运行,成为我国第5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
01 国内首个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完成顶峰试运
2月24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由该集团河北公司龙山电厂建设的600兆瓦机组抽汽熔盐储能项目成功完成满容量顶峰试运,机组顶峰负荷稳定达到650兆瓦,各项参数表现正常。这是全国首个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为火电机组大幅提高调峰能力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此次试运行验证了项目技术可行性。
01 中国石化首个茶光互补项目全面建成
2月25日,中国石化首个乡村振兴茶光互补项目在安徽岳西全面建成。该项目以“光伏+茶园”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在800亩茶园架设光伏板,装机容量19.8兆瓦。每年可生产绿电超30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并有效提升茶叶品质。通过打造“新能源+农业”项目模式,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新业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02 中国电建:四川省负荷侧首个大型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建设
2月25日消息,日前,中国电建成都院规划设计的绵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核准建设,这是四川省负荷侧首个核准的抽水蓄能电站。该项目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工程建设周期87个月。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7.5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耗31.7万吨,将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03 福建漳州核电项目正加紧施工
2月24日消息,连日来,位于云霄的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项目正加紧施工。漳州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总投资超1100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超600亿千瓦时,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1 重大突破!全球最大单作用液压打桩锤下线
2月24日,由中交三航局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单作用液压打桩锤YC-280在浙江温州成功下线。超大型液压打桩锤,是我国海上风电施工的核心装备。该打桩锤锤芯重280吨,最大能量打击频率每分钟18次以上,最大冲击能量5000千焦,相当于一台70公斤的冰箱从约7300米高空自由落体撞击地面时释放的能量。这是中国首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0千焦液压打桩锤,也是全球首创的打击能量最大的单作用液压打桩设备。
02 国家示范项目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陆上工程)佛山段开工
与常规海上风电项目送出方案不同,该项目海上和陆上部分均采用直流输电技术,实现海陆高效协同,不仅可节约大量海底路由、沿海土地资源和陆上输电走廊,还将有效缓解负荷中心地区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建设过程将采用多项世界或国内首创技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直流输电工程及世界首个海上多端直流工程,对大规模、深远海域海上风电集约开发、送出和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我国再添海上风电安装利器
2月2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海洋工程安装船“志高号”和“志远号”,在江苏南通顺利竣工。这两艘船的主要任务是将风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风车”运送至深远海,并进行安装等施工作业。这两艘工程安装船的制造完工,对推动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