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电力新闻速览】2025.03.06
最新动态
【电力新闻速览】2025.03.06
2025-03-063



行业动向


01 速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能源电力方面的要点

3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工作中涉及能源电力方面的要点摘录如下:

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


02 我国实现氢能技术在南极环境下的全球首次应用

31日,国家电投集团旗下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氢腾”燃料电池产品设备在我国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成功发电,全球首次实现了氢能技术在南极环境下的应用。

“氢腾”燃料电池是秦岭站微电网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微电网运行过程中,氢能既起到了储能的作用,又起到了分布式能源的作用。在风光条件良好的时段,系统使用多余的电力制氢,通过存储氢气实现储能;在风光发电条件不好时,通过氢燃料电池将氢气转换为电能和热能,系统可为站区提供约 2.5 小时、最大 150 千瓦的供电。


03 世界规模最大燃煤电厂碳捕集工程DCS受电一次成功

225日,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及示范项目DCS机柜受电完成。该项目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依托基地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工程建设,采用燃烧后化学吸收二氧化碳捕集工艺路线,年捕集二氧化碳150万吨,捕集率大于90%,二氧化碳纯度大于99.5%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能耗最低的煤电二氧化碳捕集工程,能够加快电力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建立高质量、低排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贡献能建力量。


生产运行


01 世界首台“五塔合一”百万机组实现点火启动 

227日,由山东电建一公司承建的世界首台“五塔合一”百万千瓦机组——华能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2号机组顺利点火启动,各项参数优良,为机组后续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能正宁项目是“陇电入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实施的重大工程之一,项目通过风光火储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运营,建设配套扩容升级400万千瓦调峰煤电、65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和100万千瓦(2小时)储能,建成后每年可外送电量400亿千瓦时。华能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是世界上首次采用集主机冷却塔、辅机冷却塔、脱硫吸收塔、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系统原烟道、烟囱于一体的“五塔合一”系统。依托陇东地区丰富的煤炭和风光资源以及“陇电入鲁”通道优势,全力打造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指标优良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绿色智慧调峰电源,促进燃煤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工程。

作为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陇东地区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助力庆阳革命老区经济快速发展。


工程建设


01 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项目1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

2241136分,中广广东陆丰核项目1号机组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标志着该机组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广东陆丰核电项目双三代核电机组建设序幕全面拉开。广东陆丰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已核准4台机组。其中,项目56号机组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分别于202298日和2023826日开工建设;项目12号机组于2024819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采用CAP1000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单台机组额定容量为125万千瓦,设计运行寿命60年。
广东陆丰核电项目1号机组工程建设将充分结合CAP1000堆型施工特点,引入模块化施工、数字化建造、自动化焊接、先进装备应用、智慧工地等先进建造技术,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全面推进工程建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广东陆丰核电项目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每年可等效替代标准煤15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69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11.7万公顷。


02 AI自愈分析计算模型+电网 故障快速处置17秒恢复供电

34日消息,近日,位于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的110千伏未来输变电工程投运。该站配有全国首套110千伏主网自愈系统。

该套主网自愈系统基于调度平台建立人工智能自愈分析计算模型,可实时采集电网运行信息,自动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在监测到变电站线路跳闸后,系统自动计算生成供电恢复策略,并进行防误校核,随后自动投入备用电源恢复变电站供电,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为主网故障快速处置与风险防控提供了智慧新“防线”。演练中,110千伏未来站主供电线路故障情况仅花费17秒恢复供电,较人工操作快95%。


03 国家电网系统首次特高压换流站通信电源满载试验完成

2月24日,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信息通信中心正式向国网信通公司提交±800千伏庆阳换流站通信电源满载测试可靠性验证资料,标志着国家电网系统内首次特高压换流站通信电源满载试验圆满完成,填补了特高压站点通信电源满载运行数据空白。

此次通信电源满载试验系首次完整获取特高压换流站通信电源系统全负荷运行数据,为国网公司通信设备运维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并通过建立“设备性能—系统联动—应急响应”一体化测试体系,形成可推广的特高压站点通信电源可靠性评估方案。该项试验有效验证了“陇电入鲁”工程配套通信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为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行业综合


01 国家能源集团投运五家虚拟电厂

截至2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已在湖北、广东、宁夏、江西、浙江五省建成并投运虚拟电厂项目,总聚合资源达到605.31兆瓦,新增灵活调节容量159.76兆瓦。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正在组织编制虚拟电厂、零碳智慧园区、绿色算力、增量配电网等负荷侧可调资源的技术路线和标准,计划建设更多虚拟电厂项目,进一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02 云南省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揭牌成立

3月3日消息,云南省虚拟电厂管理中心近日正式揭牌成立,对满足云南省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及电力市场建设需要,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确保全省电力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负责人介绍,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后,将通过聚焦需求响应资源,积极引导负荷聚合商转型升级为虚拟电厂。在政府主管部门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助力下,虚拟电厂将实现常态参与各类市场,商业模式也将持续丰富。


03 到2030年底浙江全省风电光伏、核电装机分别达到8000万千瓦、1800万千瓦

34日消息,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指出,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在24%左右;到2030年底,全省风电光伏、核电装机分别达到8000万千瓦、1800万千瓦。


如有更多新闻线索,请扫二维码联系我,谢谢。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