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即将设立!投向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
据央视报道,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主要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生物制造、具身智能、6G等,也均在投资领域之内。
02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月度(2月)调度会
会议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面临更多机遇、更大空间、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2025年要着重抓好“两个硬任务、两个高质量”。两个“硬任务”,一是加大力度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推动基地项目按期建成投产;二是不折不扣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工作,特别是纳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的项目要如期完成任务,同时要抓好“十五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编制,为“十五五”发展提供依据。两个“高质量”,一是高质量抓好重要政策文件的研究落实,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高质量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要积极应对、多方施策,确保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消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03 新突破!我国科研团队解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寿密码”
随着稳定性瓶颈的突破,这项科技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千家万户,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01 中国能建:甘肃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投产
3月5日,“陇电入鲁”工程重点配套调峰电源,中国能建西北院设计、建筑集团承建的甘肃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1号机组投产。该工程新建2台10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空冷燃煤发电机组,可有效减少弃风弃光,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存在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
01 “十四五”重大工程“疆电入渝”新疆送端站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月5日消息,随着最后3吨重的套管精准就位,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疆电入渝”特高压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完成2183个GIS设备单元安装。历时110天的戈壁攻坚战,为我国超长距离新能源特高压通道建设打通关键节点。
02 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浙江段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正式动工建设。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其也是中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建成后,将有效促进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外送,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0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开展“十五五”沙戈荒大基地规划调研 明确三大开发区域
经过调研和探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指出,阿拉善盟境内的乌兰布和、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是未来沙戈荒大基地开发的重点区域,在全国新能源战略布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01 贵州独立储能首次参与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
3月7日消息,近日,中广核贵州安顺关岭新能源有限公司月亮湾储能与贵州金元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签订贵州电力市场首份独立储能中长期交易合同。至此,独立储能正式进入贵州电力市场。作为新能源与电网的“桥梁”,储能电站被视为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对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独立储能是指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被电网监控和调度,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经营主体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02 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电力外送迎来2025年“开门红”
截至3月5日,内蒙古今年通过特高压电网外送至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的电量已达到31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1%,实现了2025年“开门红”。国网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负责人介绍,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电网外送电量连续7年增长,仅2024年一年就达到1706亿千瓦时。目前,内蒙古已建成面向山东、天津、山西、江苏等地的“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及配套汇集电网工程,形成了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大通道,特高压电网外送电量稳步增长。
03 宁夏:推动智能有序充电
3月6日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自治区2025年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指出,积极推动智能有序充电。探索智能有序充电,发挥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特性,提高电网调峰和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鼓励将智能有序充电纳入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功能范围,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