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向】储能安全新国标来袭,储能行业将迎“史上最严”洗牌!
2025-03-193

2025年,储能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 44240-2024)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储能行业将从“野蛮生长”迈向“安全高质”的新时代。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是对储能安全问题的有力回应,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度洗牌。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储能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然而,在高速扩张的背后,储能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生死线”。- 事故频发,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3年,全球至少发生60起储能电站火灾事故。2024年,国内储能安全事故更是超过100起,主因均为电芯热失控导致的起火。- 海外案例,敲响警钟:2025年2月,美国加州Moss Landing储能电站二次起火,导致70%设施损毁。这一事件再次为全球储能行业敲响了警钟。面对储能安全的严峻形势,国家能源局主导制定的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应运而生。这一标准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前,储能安全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企业执行力度参差不齐。而GB 44240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成为储能项目招标筛选供应商的必备条件。该标准更专注于工业级、大型储能场景,涵盖了从单体到系统的全链条安全要求,设定了严格的“硬门槛”。例如,在过充测试中,GB 44240的充入能量和电流要求均高于现行标准GB/T 36276。新标准新增了电芯层级的振动、浅刺、强制放电等极限测试,并对标IEC62619、UL1973等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安全门槛。GB 44240注重全生命周期管控,覆盖设计、制造、运维全链路,明确企业需建立故障预警与追溯体系,推动行业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防控”。GB 44240的实施,将对储能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新标准的实施将倒逼企业提升产品材料稳定性与安全设计,部分安全冗余设计不足的电芯厂商可能面临重新设计产品的挑战,甚至被淘汰出局。面对更高的安全标准,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材料创新、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突破。例如,比亚迪推出的长电芯叠片工艺和蜂窝铝板散热优化技术,都是应对新标准的积极举措。新标准的实施将促使整个行业更加注重安全和质量,推动储能系统向更高水平发展。未来,具备全链路安全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宁德时代:在安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优化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采取多项核心措施,包括智能制造与严苛测试、多级预警机制、系统级防护设计等。其电芯出厂前需进行几百项产品测试项目,确保单体安全失效率精确到十亿分之一(PPB)。- 远景动力:作为首家通过GB 44240认证的企业,远景动力凭借近20年的车规级电池开发经验和国际化运营积淀,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配套了超100万辆电动车和超40GWh储能系统,至今保持着“0重大事故”的安全纪录。- 其他企业:如比亚迪等企业也通过技术创新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围绕材料创新、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全生命周期管理四大维度构建安全体系。随着GB 44240等强制标准的落地,储能行业将加速向“技术密集化”转型。安全已成为储能行业的底线,而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未来,唯有以安全为战略支点、前瞻布局技术创新的企业,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储能安全新国标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储能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场“史上最严”的行业洗牌,将推动储能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让我们共同期待,储能行业在安全与创新的驱动下,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