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家能源局公开征求对《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
3月19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公告:为规范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增强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国家能源局组织修订形成《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02 国家能源局:截至2月底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5%
3月20日消息,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3亿千瓦,同比增长42.9%;风电装机容量5.3亿千瓦,同比增长17.6%。
03 新疆:新型储能“护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当前,新疆新型储能发展呈现规模化、市场化、多元化的特点,能够较好地适应新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从规模化来看,2024年新疆全年新型储能新增555.3万千瓦/195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9%;从市场化来看,新疆出台了入市交易、分时电价、容量补偿等配套政策,明晰储能投资预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从多元化来看,新疆新型储能项目广泛涵盖磷酸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等多种类型。
01 1.3GW光储电站并网!积极探索“光伏治沙”解决方案
3月19日消息,近日,位于塔里木油田的1.3GW光储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该电站位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占地面积达3.5万亩,是我国探索光伏治沙模式的重点项目。通过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还能起到遮阴与降低风速的作用,有效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和风蚀,从而为沙漠植被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改善沙漠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沙漠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次光伏与治沙的“跨界”合作,将在光伏区减缓风沙流动实现“工程固沙”的同时,在光伏板下方及其周缘埋扎草方格,让“光伏+生态”治理齐头并进,“蓝海+治沙”相辅相成。
01 国内直径最大引水隧洞全线贯通
3月16日,华能硬梁包水电站1号引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为今年机组全容量投产发电奠定了基础。硬梁包水电站是国内隧洞直径最大的引水式电站,1号引水隧洞全长14.4公里,最大开挖直径达16.7米。华能硬梁包水电站装机容量111.6万千瓦,目前首批3台机组已投产发电。预计电站全容量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超过5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5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7.1万吨。
02 全球首例!低气速气化细渣快速流态化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通过评审
3月19日消息,近日,哈电锅炉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低气速气化细渣快速流态化(LFFF)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在哈尔滨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该技术突破性地解决了气化细渣高效脱碳难题,为全球首个纯燃气流床气化细渣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在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03 “甘电入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夏段)开工
“甘电入浙”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工程起于甘肃省武威市送端换流站,止于浙江绍兴市受端换流站,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六个省份,线路全长2370公里。
01 南方电网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18日,南方电网公司与中国气象局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气象资源共享、气象灾害预警、新能源预测评估、关键技术攻关、专业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气象与电力深度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02 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氢站在青岛诞生
所谓“碳中和”加氢站,是指该加氢站通过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在项目设计和建设阶段就全面做好节能减排各环节准备工作,在投产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通过节能减排技术、使用绿电措施等方式实现的抵消量。该站创新应用“柔性虚拟储氢”节能技术,加注能耗大幅降低,配套建设5.5兆瓦水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满足加氢站多倍用电需求,通过“节能技术应用+绿电替代”双重路径,光伏系统不仅完全覆盖站区电力消耗,其碳减排量更可抵消运营全过程的碳排放,形成完整的“碳中和”闭环。
03 盐城新能源发电量连续15年居全江苏省首位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风光”资源丰富,是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盐城已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2024年,盐城推动3个2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67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312亿千瓦时,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同时,推动10个储能电站181万千瓦建成并网,规模全江苏省居首。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