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速览】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
最新动态
【新闻速览】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
2025-04-292
行业动向


01 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

4月2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做大做优做强。


02 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工作要点》部署了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等4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03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

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记者多方了解,此次核准的项目具体为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山东海阳三期工程,广东台山二期工程,广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共计10台机组。


04 原子能法草案二审,应急保密双升级筑牢核安全

4月27日,原子能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了加强核事故应急管理,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一是国家统筹制定国家核事故应急预案;二是有关部门、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依法制定核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草案二审稿明确,从事涉及国家秘密的原子能研究、开发和利用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监督检查。


05 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发布 全面应用于华龙一号新机组

4月27日,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展期间正式发布。“智能核电”是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当前先进技术,对核电站本体(机组、系统、设备等)进行智能化升级的技术体系,实现机组级的智能控制和智能监控。“智能核电”系列产品目前已完成软件、硬件开发和测试验证,部分产品已在岭澳一期、红沿河、阳江、台山、防城港一期等在役核电机组试点应用。“智能核电”将作为中广核新建核电站的标准配置,并将在新开工的‘华龙一号’机组中全面应用。


生产运行


01 “疆电入渝”工程巴里坤换流站正式启动带电调试

4月26日,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疆电入渝”工程)巴里坤换流站正式启动750千伏交流场带电调试,标志着换流站从静态安装转入动态验证阶段,也为后续启动±800千伏双极低端送出带电调试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建设

01 中能建共和100万千瓦光伏光热项目开工建设

4月23日,国家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中能建共和100万千瓦光伏光热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50.1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吉瓦,其中光伏装机交流侧容量为900兆瓦,光热装机容量为100兆瓦,配套建设100兆瓦/2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该项目建成后,一年可发出约20.9亿度电,满足50万户居民家庭用电。


02 黑龙江吉能宝清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开工

4月27日,黑龙江吉能宝清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工程开工仪式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七星泡镇巨宝村举行。

工程本期总规划建设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6MW/1.5MWh飞轮混合储能电力调峰调频电站,压缩时长7小时,发电时长5小时。项目创新采用熔盐与热水双介质储热技术,通过回收压缩过程产生的高温余热(360℃),实现膨胀发电环节零化石燃料消耗。该项目作为我国首个350兆瓦级采用人工硐室储气库技术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投运后每年可减少弃风弃光电量8.4亿千瓦时,为东北地区构建“风光火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标志着我国在新型长时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03 200MW/400MWh 天津电网首座网侧新型储能电站开工

4月26日上午,天津建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清开发区开源道35号举行天津武清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开工仪式。作为天津电网首座网侧新型储能电站,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将为天津地区、特别是武清区域内的电网负荷调节、新能源电力消纳作出贡献。同时,将助力武清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零碳产业园区建设、降低企业用户用电成本。项目并网投产后,年购售电量可达2.2亿度,实现年产值9000万元,年纳税约500万元。


行业综合


01 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

4月27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召开,中国核能发展报告首席专家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为28台,总装机容量为3370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会议同期发布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报告》内容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为57台,总装机容量为5976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按照当前的建设速度和节奏,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40年我国核电装机需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首席专家预测。


02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5月1日起施行

4月27消息,《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其共5章38条,分为总则、目标与规划、推广与应用、支持与保障、附则,适用于北京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


03 长三角电力市场:力争2025年交易电量达1800亿千瓦时左右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华东能源监管局印发《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实施方案(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力争2025年长三角省间交易电量总体规模达到1800亿千瓦时左右,占区域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超过10%,其中长三角省市间互济交易电量同比增加2倍,区域内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到12亿千瓦时。《方案》明确,2025年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将推进区域内新能源跨省交易、完善富余发电资源互济交易机制、扩大区域内绿电交易规模、扩大区域内绿电交易规模、扩大区域内绿电交易规模、扩大区域内绿电交易规模、组建长三角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完善市场治理模式以及建立长三角电力市场常态化评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评估发现问题整改。


如有更多新闻线索,请扫二维码联系我,谢谢。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