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速览】张北柔性直流工程“虚拟实验室”启用
最新动态
【新闻速览】张北柔性直流工程“虚拟实验室”启用
2025-05-083
行业动向


01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虚拟实验室”启用

近日获悉,张北柔性直流工程(以下简称“张北柔直工程”)“数字模型”首次在仿真环境中完成四端组网测试,标志着工程“虚拟实验室”正式启用。据了解,电力系统“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综合仿真环境,通过集成数学模型、实时计算、可视化交互等技术,构建出与真实电力系统高度映射的“数字模型”。它不仅能对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运行逻辑和复杂场景进行高精度模拟,还能用于测试设备性能、验证新技术方案及开展各类极端条件下的试验。自2020年投运以来,张北柔直工程已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突破428亿千瓦时,约是126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49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912万吨。


生产运行


01 全国规模最大“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4月29日15时38分,全国规模最大的集光伏发电、氢能生产和储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利用+滨海生态治理”项目——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如东“光氢储一体化”40万千瓦光伏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68亿千瓦时,可满足70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4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国家第三批大型光伏基地项目,位于江苏省如东县豫东垦区,总装机40万千瓦,投产后,年利用小时数约1200小时。同时该项目还将配套建设60兆瓦/120兆瓦时储能站、制氢能力1500标方/小时及加氢能力500公斤/天的制氢加氢站,实现绿电就地消纳、转化应用,全面助力当地绿色低碳发展。



工程建设

01 内蒙古七成在产煤矿完成智能化建设

5月5日,内蒙古能源局对外披露,截至目前,内蒙古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已达100%,70%的在产煤矿完成了智能化建设,煤矿生产向高效、安全、绿色方向持续迈进。内蒙古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内蒙古的智能化煤矿数量和产能分别达到209处、10.87亿吨/年,智能化煤矿产能全国第一;281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高效运行,44处露天煤矿积极开展无人驾驶试验,370台无人驾驶车辆驰骋在矿场。


02 我国首个高风速海域海上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4月29日,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在福建实现全容量并网。东山海上光伏项目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总装机容量180兆瓦。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全年风速都较大,最大风速超过48米/秒,这是我国首个建设在如此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


03 1.5GW!内蒙古最大光伏草业项目全容量并网

4月26日,由中国电建北京院总承包的内蒙古最大光伏草业项目——商都县150万千瓦光伏草业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为调整内蒙古地区能源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培育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的动力。项目“板上发电,板下养护”的光伏发电与生态保护立体模式,对于保护和修复察汗淖尔生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综合


01 五一假期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充电量超1.24亿千瓦时

5月1日至5月5日,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充电量超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0%。其中,高速公路充电量超377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9%;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超4600万户,单日充电服务次数超119万次,创历史新高。


02 祁韶直流工程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截至5月6日零时,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能源的特高压直流工程——±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达到2000.025亿千瓦时,相当于55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按照一户家庭一年用电量平均3600千瓦时计算),其中四成来自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


03 2025年3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发布

5月6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3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3月,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3.6%,风电利用率92.8%。1—3月,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3.8%,风电利用率93.4%。


如有更多新闻线索,请扫二维码联系我,谢谢。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