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阿尔高州劳芬堡的技术中心(TZL)近日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奠基仪式,宣告全球最大电池储能设施正式动工。该项目不仅规模空前,刷新了电池储能领域的世界纪录,更因其技术创新和战略意义,成为中欧地区电力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图:TZL建筑效果图
项目概览:三足鼎立的设计
TZL项目由瑞士Erne Group和Flexbase Group联手打造,坐落于瑞士与德国边境的劳芬堡,紧邻莱茵河。这一地理位置让它天然成为连接瑞士、德国和法国电网的关键节点。项目由三部分组成: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储能设施:这是项目的核心,容量高达1.6吉瓦时,功率800兆瓦,远超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国液流电池系统(400兆瓦时、100兆瓦)。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专为AI应用设计,采用水冷技术,废热将被用于区域供暖。
风洞研究设施:为技术研发提供支持。
电池技术:安全与效率兼得
项目的核心亮点在于其采用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技术。这种电池以安全性著称,不易燃烧或爆炸,相较于锂电池在某些场景下更具优势。它的主要任务包括:
稳定电网,应对电力波动;
保障电压安全,提供无功功率补偿;
参与电力交易,提升经济效益。
1.6吉瓦时的储能容量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它足以储存大量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力,并在需求高峰时释放,极大缓解电网压力。这不仅对瑞士本地意义重大,也将为中欧地区能源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地理与战略:中欧地区能源枢纽的角色
劳芬堡的选址绝非偶然。这里不仅是瑞士的工业重镇,更是中欧电力网络的“心脏”。项目建成后,将无缝接入瑞士、德国和法国的电网,形成一个高效的能源协同体系。这种跨国合作模式,也体现了欧洲在新能源领域的雄心。
附加价值:数据中心与就业
除了电池储能,项目中的AI数据中心也是一大亮点。它不仅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算力支持,还通过水冷技术实现能效最大化。数据中心产生的废热将被回收,用于劳芬堡及周边地区的供暖系统,而电池储能设施则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的备用电源,确保不间断运行。Flexbase预计,未来30年,仅在劳芬堡,就可减少约75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项目总投资达数十亿欧元,资金来自瑞士、德国、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的家族企业、私人投资者以及高校和科技公司。建设期间,预计将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并提供大量技术培训机会,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
项目周期与展望
根据计划,TZL项目的主体建筑将于2027年底完工,2028年夏季正式投入运营。届时,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具体配置也将敲定。Erne Group负责人Giuseppe Santagada称其为“世纪工程的实现”,而Flexbase Group的创始人Marcel Aumer和Sascha Corroccio则信心满满,表示项目的性能和容量“肯定会达到,甚至略超预期”。
TZL项目的启动,不仅凸显了瑞士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电池储能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它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跨国合作,推动能源转型,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原文链接:
https://www.heise.de/en/news/Construction-start-for-world-s-largest-battery-storage-facility-in-Switzerland-10378895.html
作者:Tom Sperlich
本文已进行编译。
如您有供稿或想订阅电力行业专题资讯,请扫码联系。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