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浮式海上风电场作为一种创新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正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然而,这项技术在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海洋生态环境潜在影响的关注。近日,一项由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UHI)、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和阿伯丁大学联合开展的科学综述,指出浮式海上风电场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尚存诸多未知,亟需更多研究来揭示真相。
这项研究刊登于《海洋污染公报》,整合了现有证据,分析了浮式海上风电基础设施可能如何影响海豚、鼠海豚、鲸鱼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随着英国及其他地区大规模部署浮式风电场的计划加速推进,科学家们呼吁加强对这些风力涡轮机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深入研究。
浮式风电场会如何影响海洋哺乳动物?
浮式海上风电场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潜在的风险,涉及噪音、缠绕和生态效应等多个方面。
1.水下噪音的变化
浮式风电场的系泊系统和运行过程会产生特定的水下噪音。这些噪音虽然未必直接伤害海洋哺乳动物的身体,却可能干扰它们的正常行为,例如迁徙、觅食或繁殖。研究指出,这种噪音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量化,以评估其对动物生活模式的长远作用。
2.锚线与电缆的缠绕风险
浮式风电场依赖锚线和电缆固定在海面上,但这些结构可能成为海洋哺乳动物的“隐形陷阱”。动物在游动时可能不慎被缠绕,导致受伤甚至丧命。这一风险虽然尚未广泛发生,但随着风电场规模扩大,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3. 生态效应:人工鱼礁的利与弊
研究发现,浮式风电场的基础设施可能产生“人工鱼礁效应”,为海洋生物提供新的栖息地和觅食机会,从而增加生态多样性。然而,这种变化也可能影响海洋的混合过程和初级生产力,进而波及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这些复杂的生态影响仍需更多数据支持。
知识空白与研究需求
尽管浮式海上风电场已在全球少数地区投入运营,但关于其生态影响的全面数据依然稀缺。研究团队指出,目前存在多个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例如,浮式结构如何影响海洋环境的基础生态过程?定期的维护作业又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怎样的干扰?这些知识空白亟待填补。
博士研究人员Caitlin Harris表示:“浮式海上风电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和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支柱,但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专门的研究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这份综述能为现有风电场的研究提供清晰框架,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政策与研究双轮驱动
浮式海上风电在深水区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在无法使用固定式风机的海域。然而,由于全球运营站点有限,生态数据的匮乏为科学评估和政策制定带来了挑战。
此次综述将成为一项重要研究项目——ECOFlow EQUIFy的基础。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研究,为政府政策和行业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未来海上风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
https://www.energylivenews.com/2025/05/19/what-will-floating-windfarms-do-to-marine-life/
本文已进行编译。
如您有供稿或想订阅电力行业专题资讯,请扫码联系。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