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国主导编制的全球首个新能源电力设施火灾防控技术IEC白皮书获批立项
近日,从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牵头申报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白皮书《面向低碳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设施火灾防控关键技术》已正式获批立项。这是全球新能源电力设施火灾防控技术领域首个IEC白皮书项目,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国际标准执行者到顶层设计决策者的历史性跨越,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02 我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据央视新闻7月16日报道,由我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得到了德国、日本、芬兰等国的大力支持,是全球首个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的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
01 全国首个混频调制技术柔性交流互联工程成功应用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7月7日,位于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综合能源区域、科学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的用电负荷出现较大波动。得益于近期投产的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该区域多回20千伏配电线路自动启用互相调剂负荷功能,在短短30秒内,负荷已控制在安全值范围。作为南方电网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推动粤澳科研合作的最新成果,该工程成功将紧凑化经济型多端口柔性互联装备应用于中压配电网,实现了3回20千伏配电线路容量共享,将区域供电能力提升30%,工程占地面积比传统柔性互联设备缩减了30%、工程造价减少40%,破解了城市高负荷密集区配网面临的供电走廊紧缺、电网容量提升受限、网络损耗亟待优化等难题,为新型配电系统建设树立了全新技术标杆。
02 湖北省首座“基建+智巡”同步建设变电站投运
近日,湖北省首座采用“基建+智巡”同步施工模式建设的110千伏修远变电站投运。该变电站合闸送电瞬间即可启动全场景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感知变电站站端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实施远程停送电操作及响应异常事故,实现变电站内设备“零时差”感知和远程智能控制。修远变电站投运后,站内智能巡检系统可对重(过)载主变压器进行全天候监测,解决人工测温频次不足和响应延迟的问题。
01 全球首批绿氢耦合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
7月14日,全球首个规模化绿氢耦合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成功产出第一桶绿色甲醇产品!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是吉林省百亿级重点工程之一,是“氢动吉林”“吉氢入沪”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该项目以丰富的风能和生物质能为基础,打造“绿色新能源+绿色化工”产业链,为实现大规模绿电消纳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
02 哈产三代核电 蒸汽发生器完成交付
近日,哈电集团重装公司承制的两台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顺利完成交付,启运至我国南方某核电厂。此次交付的设备是哈电重装公司成功制造的第5台和第6台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标志着哈尔滨制造已具备三代核电CAP系列蒸汽发生器批量化生产能力。
03 国内首例水光蓄一体化光伏项目在阿坝州开工
近日,由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水光蓄一体化光伏项目——小金川流域光伏基地项目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多能互补开发实现重大突破。小金川流域光伏基地项目位于平均海拔3700米的高原地区,占地面积3300余亩,装机规模16万千瓦,配套建设16兆瓦/32兆瓦时储能设施,是我国首个实现水光蓄实时协同控制的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多能互补联合调度,年均发电量达2.8亿千瓦时,能满足14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8.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25万吨。
01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破15亿千瓦
从国家能源局获悉: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15亿千瓦的电力负荷,相当于150亿盏100瓦的灯泡同时点亮。这也是继7月4日首创新高的14.65亿千瓦、7月7日又创新高的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02 上半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电站启动次数创历史新高
7月16日,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启动次数首次突破2.4万次,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创下历史新高,给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和新能源消纳提供重要支撑。
03 上半年甘肃新能源并网超760万千瓦 新能源占电源总装机容量突破65%
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获悉,2025年1至6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已服务全省768.8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完成年度并网目标的51%。截至6月底,甘肃省电源总装机容量达10976.4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突破7200万千瓦,在全省电源总装机中的占比达到65.64%,新能源作为电源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庚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