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储能系统高压接入场景中,二次系统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实现电网协同控制、完成数据监测与交互的核心环节,其核心作用是“监测、控制、保护、计量、通信”,下面介绍二次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一、保护系统
保护系统是二次系统的“安全防线”,用于在储能设备或电网发生故障(如短路、过压、过流等)时,快速切断故障回路,避免设备损坏或故障扩大,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
1. 储能变流器(PCS)保护
包含过流保护、过压/欠压保护、过温保护、孤岛保护(核心,防止电网断电后储能系统独立运行形成“孤岛”,威胁检修人员安全)、直流侧短路保护等。能够保护PCS自身及连接的电池簇,避免因电流、电压异常或温度过高损坏。
2. 升压变压器保护
包含差动保护(检测变压器高低压侧电流差,判断内部短路)、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温度保护等。能够保护变压器免受内部故障或外部过流影响,确保高压侧与低压侧(储能侧)的安全隔离与能量传输。
3. 电池簇/电池舱保护
由电池管理系统(BMS)联动,监测电池单体/模组的电压、温度、绝缘状态,触发过压、欠压、过温、绝缘故障保护,必要时切断电池簇与PCS的连接。
二、监控与控制系统
监控与控制系统是二次系统的“中枢大脑”,负责实时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储能系统的运行监控和远程操作。
1. 数据采集单元
采集一次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PCS等)的状态量(分合闸位置、告警信号)、模拟量(电压、电流、功率、温度、SOC等)。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为监控系统提供原始数据。
2. 人机交互层
包含监控屏幕、操作终端、后台软件,实时显示系统运行参数(如充放电功率、电池SOC、设备状态)、故障告警信息、历史数据曲线等。可以让运行人员直观掌握系统状态,支持手动操作(如远程分合断路器、启停PCS)。
3. 控制执行单元
接收监控系统指令,驱动一次设备的操作机构(如断路器分合闸线圈、PCS启停信号)。实现“遥控”功能,如根据电网调度指令调节储能充放电功率,或在故障时自动切断设备。
三、计量系统
计量系统用于精确测量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充电/放电电量),是电费结算、能效分析的依据,需满足电网计量规范(如精度等级0.2S级)。
1. 关口计量表
安装在储能系统与电网连接的高压侧(通常为升压变压器高压侧),测量正向(储能放电上网)、反向(储能充电下网)电量,记录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作为与电网公司结算的法定计量依据。
2. 内部计量表
安装在PCS直流侧、电池簇出口等位置,测量储能系统内部能量流动(如电池充放电量、PCS损耗)。用于系统能效分析、电池寿命评估等内部管理。
四、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二次系统的“神经脉络”,负责各设备间及系统与外部的信息传输,确保数据、指令的可靠交互。
1. 内部通信
采用IEC 61850(数字化变电站标准)、Modbus、CAN总线等,实现PCS、BMS、保护装置、监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能够保障系统内部状态共享和协同控制(如BMS将SOC传给PCS,PCS据此调节充放电功率)。
2. 外部通信
与电网调度系统(如调度自动化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通信,上传储能系统运行状态(功率、SOC),接收调度指令(如调峰、填谷指令)。采用光纤、以太网、4G/5G无线通信等,可以实现储能系统与电网的协同运行,满足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调控要求。
五、电源系统
二次系统自身需要稳定的电源保障,确保保护、监控等核心功能在一次系统失电时仍能正常工作。
1. 直流操作电源
通常为220V或110V直流系统,由蓄电池组、充电机、直流屏组成,为保护装置、断路器操作机构、监控系统提供电源。当一次系统失电时,蓄电池可维持供电(通常满足2小时以上),确保保护装置能正确动作、监控系统能记录故障信息。
2. UPS不间断电源
为监控主机、通信设备等敏感负荷提供稳压、不间断供电,避免交流电源波动或中断导致数据丢失。
六、总结
储能系统高压接入的二次系统通过“保护、监控、计量、通信、电源”五大核心模块,实现了储能设备与电网的安全、可靠、协同运行,既是设备的“保护盾”,也是电网调度的“响应终端”。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庚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