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稳定是保障供电质量与系统安全的核心指标。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电网波动性增强,传统火电机组单一调频模式已难以满足高精度、快响应的调频需求。火储联合调频技术通过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的协同运作,充分发挥两者优势,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频性能的重要手段。
一、火储联合调频的原理
火储联合调频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功能互补、能量协同”的调控逻辑,通过整合火电机组的能量输出稳定性与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对电网频率偏差的精准、高效校正。
1. 响应特性互补
火电机组具备较大的调节容量和持续出力能力,但受机械惯性限制,响应速度较慢(通常为数十秒级),且调节精度易受燃料供给、机组磨损等因素影响;储能系统则具有毫秒至秒级的快速响应能力,充放电切换灵活,可精确跟踪高频次、小幅度的频率波动,但储能容量有限,难以长期维持大功率输出。两者结合时,储能系统优先响应高频、快速的调频指令,火电机组则承担低频、持续的调节任务,形成“快补慢稳”的协同机制。
2. 能量平衡调控
电网频率偏差本质上源于有功功率的供需失衡。火储联合系统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接收电网调度的AGC(自动发电控制)指令,结合火电机组当前出力状态、储能系统SOC及响应速度,动态分配调节功率。当频率偏差较小时,由储能系统快速吞吐功率以抑制波动;当偏差持续或增大时,火电机组逐步调整出力,同时为储能系统补充能量,确保其在后续调频中保持可用状态,实现能量的动态平衡。
3. 经济性优化
单一火电机组频繁深度调节会导致煤耗增加、设备损耗加快,而储能系统的高频次充放电也需控制成本。联合系统通过优化功率分配策略,减少火电机组的调节幅度与次数,降低其运行损耗;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储能充放电时机,利用峰谷电价差或辅助服务收益抵消储能运营成本,实现技术性能与经济性的双重优化。
二、火储联合调频主要方式
根据控制策略与运行模式的差异,火储联合调频可分为以下主要方式:
1. 主从控制方式
该方式以火电机组为“主调节体”,储能系统为“从调节体”。中央控制器首先根据调频指令计算总调节需求,火电机组承担基础调节功率,储能系统则实时补偿火电机组的响应延迟与精度误差。
比如,当AGC指令要求增加出力时,储能系统先瞬间释放功率以快速响应,火电机组随后逐步提升出力并为储能充电,直至达到指令目标。此方式适用于火电机组调节容量充足但响应速度不足的场景,可在保障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储能容量需求。
2. 对等控制方式
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作为平等调节主体,由中央控制器根据两者的动态特性(如响应速度、当前容量、损耗成本等)实时分配调节功率。通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满足调频精度的前提下,使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的调节量按最优比例分配,实现整体调节效率最大化。该方式适用于新能源占比较高、调频指令波动剧烈的场景,能更灵活地应对复杂工况。
3. 预测-补偿控制方式
结合电网频率波动的预测算法,提前预判调频需求,通过储能系统预先储备或释放能量,火电机组则根据预测结果提前调整出力趋势。比如利用AI 模型预测未来10分钟内的频率偏差趋势,若预判为持续负偏差(频率偏低),储能系统提前充电储备能量,火电机组提前提升基础出力,待指令下达时可快速联合响应。此方式可进一步提升调节及时性,降低极端工况下的频率失控风险。
三、总结
火储联合调频技术通过火电机组与储能系统的特性互补与协同调控,有效弥补了单一调节手段的短板,显著提升了电力系统对频率波动的响应速度、调节精度与经济效率。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火储联合调频将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中发挥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庚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