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重要实施意见
9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02 国家能源局原则同意9个项目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
9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第一批)的通知》。通知指出,经组织专家评审、复核和公示,原则同意国投生物3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等9个项目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试点项目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快试点项目建设,于2026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2027年6月底前实现高负荷稳定生产。
01 全国最大电解铝“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
9月4日从中铝集团获悉,该集团旗下包头铝业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达茂旗120万千瓦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解铝“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其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创造了国内外同行业多项纪录,标志着我国电解铝行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02 西北最大百万千瓦级调峰火电工程投运
9月6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甘肃电投常乐电厂2×1000兆瓦扩建工程项目,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机组运行稳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设计值。
01 海阳核电二期工程里程碑节点完成过半
9月6日从国家电投集团获悉,海阳核电4号机组核岛钢制安全壳模块吊装就位,反应堆厂房顺利实现封顶,标志着4号机组主设备安装进入全新阶段。本次吊装的是核岛钢制安全壳最后一个模块。筒体端直径约40米,重约658吨,经过起钩、悬停、旋转、带载行走等一系列动作,历时3个多小时顺利就位。至此,二期工程项目里程碑节点已完成过半。
02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两大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
9月5日,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相关部门获悉,全国首批规模性应用单机10兆瓦风电机组项目——内蒙古能源集团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50万千瓦灵活性绿色供电示范项目日前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安装50台单机10兆瓦风电机组及1座220千伏升压站。投产后,年均可输送绿电约18.35亿千瓦时,实现产值约3.8亿元、利税约2.1亿元。
与此同时,国内首批规模性应用10兆瓦机组且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集团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也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总投资47.06亿元,建设150台单机10兆瓦风机、3座220千伏升压站及相关配套工程。该项目的并网,显著增强地区能源保障能力,有力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03 国家电投山东公司“陇电入鲁”330千伏瑞启变投运
8月28日,由国家电投集团山东公司建设运营的“陇电入鲁”白银新能源基地核心配套工程——北滩330千伏变电站(调度名“330千伏瑞启变”)并网投运,为“陇电入鲁”项目高质量建设和电力跨区高效输送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坐落于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是“陇电入鲁”白银地区12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的核心电力接入点,其主要功能是汇集区域风电、光伏电站产生的电能,再通过甘肃主网、庆东直流输送至山东电网,最终实现跨区高效消纳。该项目是山东公司目前电压等级最高、接入新能源容量最大的中心变电站。
01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据央视新闻消息,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该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联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光催化氢气异裂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光催化策略,实现了常温氢气异裂。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02 我国科学家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新突破
9月5日从中山大学获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柔性电子学院首席科学家黄维和柔性电子学院讲座教授秦天石领衔的科研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关键性进展,不仅深度剖析了该电池在真实昼夜循环运行时的失效核心原因,还创新性地开发出无锂掺杂新技术,为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能源》上。
03 江苏建成我国首个全电压等级雷击故障定位体系
据新华社9月5日消息,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江苏配网雷电监测分析系统5日上线,标志着我国建成首个覆盖输电、配电全电压等级电网的雷击故障定位体系,可将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运维效率提升1倍,雷击停电时间缩短50%。
04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举行
9月8日,由中国核学会等主办的以“清洁核能科技,助力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勤等出席开幕式。孙勤指出,“十五”以来,我国核工业在技术水平、设备制造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拥有了向国外输出核电技术的成功经验,国际最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正在加紧建设,自主创新的华龙一号成功出口,核燃料生产完全可满足我国核电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我国安全高效发展核能的基础是坚实牢固的。来自中美法英俄等40多个国家的200余家企业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世界核能发展的新技术、新成就,规模为历届之最。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庚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