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两部门:完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现货市场机制
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指出,完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现货市场机制。推动发用两侧共同参与现货市场,鼓励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新型储能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用电侧主体“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竞争,探索按节点/分区电价申报及结算。支持“电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参与现货市场。
02 三部门: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9月12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指出,2025—2026年主要目标是: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 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03 《能源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布
国家能源局网站9月12日消息,为规范能源行业数据处理活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防范数据安全风险,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国家能源局编制了《能源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文稿中涉及的配套制度、标准规范等,将另行制定印发。
04 两部门: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
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指出,就近消纳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项目应当具备分表计量条件,由电网企业在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储能等关口安装计量装置,准确计量各环节电量数据。
05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指出,总体目标是: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1 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陆上风电项目正式运行
据央视新闻报道,9月14日,我国首批规模性采用10兆瓦发电机组的单体最大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项目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共采用150台10兆瓦风电机组,成为国内最大的陆上风电“巨人方阵”。
01 全国首个吸力筒基础桁架式“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投产
据科技日报9月13日报道,9月11日,全国首个吸力筒基础桁架式“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盛唐一号”,在广东省汕头市正式投产。该项目依托已投产的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扩建项目的区位优势,通过立体式用海、复合化开发模式,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一片海两种收成”循环经济体系。
02 世界首个高原水电机组产研基地在西藏林芝正式建成投用
据科技日报9月12日报道,世界首个高原水电机组产研基地——东方电气西藏林芝产研基地9月11日在西藏林芝正式建成投用,标志着我国在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发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对推动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01 福建:稳妥推进漳州核电、宁德核电项目建设,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据福建日报9月14日报道,近日,《关于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方案》印发。其中指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陆上风电升级改造,加快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稳妥推进闽南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稳妥推进漳州核电、宁德核电项目建设,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庚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