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电力新视界】智慧数据赋能智慧电网:AI驱动的激光雷达如何变革电力基础设施
最新动态
【电力新视界】智慧数据赋能智慧电网:AI驱动的激光雷达如何变革电力基础设施
2025-11-037


随着电力电网的老化与气候威胁的加剧,电力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压力。如何在确保电网韧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同时,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答案不仅在于升级物理基础设施,更在于获取精准、及时、可扩展的数据洞察,全面掌握覆盖广阔地域的资产状况。
一项技术正迅速改变电力企业管理基础设施的方式——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缩写为LiDAR,意为光探测与测距)。
LiDAR:点云技术开启精准洞察
LiDAR通过激光扫描,捕获数百万乃至数十亿高分辨率的3D数据点,形成所谓的“点云”。这些点云能够构建电力网络及其周围环境的精细数字模型,涵盖从输电线、变电站到地形、植被等方方面面。这种高精度的可视化能力,为电网规划、维护、风险防控及应急响应提供了关键支持。
然而,仅仅收集LiDAR数据只是第一步。真正释放其价值的,是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处理与解读——分类。
分类:从原始数据到实用洞察
原始的LiDAR点云本质上是无结构的坐标数据,每个点仅代表空间中的一个位置,缺乏具体含义。它是电线、树木还是地面?没有分类,这些数据毫无用处。分类通过为每个点赋予标签,标识其所属的物体类别,从而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信息。
对电力企业而言,分类至关重要:
 植被管理:识别靠近电线的树木生长,防患于未然;
√ 资产检查:监测电线下垂、杆塔倾斜或设备老化等状况;
√ 合规与安全:确保基础设施满足监管要求的间距标准;
√ 灾害建模:识别野火、洪水或风暴的潜在风险区域;
√ 系统升级:为新基础设施设计或现有网络扩建提供数据支持。
没有分类,即使是最高分辨率的LiDAR数据也只是“空中楼阁”。只有通过有序的组织与标注,点云才能转化为真正的洞察力。
传统方法已到极限
过去,点云分类依赖于规则系统、统计模型和人工操作。分析人员通过过滤器、分段工具和人工判断来区分不同物体。这种方法在小范围、平坦或人口稀疏的区域尚可适用,但面对现代LiDAR数据集的规模——覆盖数百平方公里、包含数十亿数据点——传统方法已力不从心。
人工分类不仅耗时费力,成本也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即使是半自动化方法,也往往需要大量人工审查与修正,尤其是在复杂地形中。电力企业正逐渐触及传统分类方法的“天花板”。这时,人工智能(AI)应运而生。
AI:点云分类的革命性突破
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彻底改变了LiDAR数据的解读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规则系统,AI通过学习样本数据,自动识别海量数据集中的模式,分类精度令人惊叹。
深度学习的优势在于:
  • 精准区分:轻松分辨电线与附近树枝等相似形状;
  • 细节捕捉:检测到人工方法可能忽略的细小或部分遮挡的组件;
  • 环境适应:无需大幅重新编程,即可适应多样化的地形和电网环境;
  • 高效扩展: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只需数小时,而非数周。
对于电力企业,这意味着更快的分析、更高的精度和更可靠的洞察,同时大幅降低对人工的依赖。
选择合适的工具
并非所有LiDAR分类工具都同样出色。一些工具高度依赖AI和自动化,另一些则仍需人工或半自动流程。选择合适的工具,需根据项目需求权衡:数据规模、环境复杂度和精度要求。
AI驱动的工具在速度和扩展性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自动分类地面、植被、电线、电杆等关键元素。更高级的工具还支持特征提取,帮助分析间距、检测异常或评估设备老化。然而,自动化并非万能,复杂或杂乱的环境可能令算法出错。因此,AI与人工结合的混合工作流在许多场景中仍是最优选择。
此外,工具的选择还需关注:
  • 质量控制:强大的QA/QC功能,自动识别数据不一致;
  • 可视化支持:支持3D分类结果审查;
  • 系统整合:与现有GIS和资产管理系统无缝对接。
AI应用的挑战
尽管AI在LiDAR分类中潜力巨大,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 训练数据需求:AI模型需要大量精准标注的训练数据,这既耗时又昂贵;
  • 泛化能力有限:在城市环境中训练的模型,可能在森林或山区表现不佳;
  • 特殊场景处理:某些稀有基础设施类型或异常损坏状况,仍需人工识别或定制化软件。
尽管如此,技术进步正在不断突破瓶颈。现代工作流已实现点云的自动对齐与配准,大幅缩短准备时间;AI模型可动态更新,避免重复处理整个数据集;内置的QA/QC功能能自动标记异常,提升分类效率与可靠性。LiDAR与AI的结合,正在为电力行业开启新的可能性。随着模型的不断优化和工具的日益成熟,分类将从繁琐的手动任务,转变为数据流水线中的无缝环节。
未来趋势已初现端倪:
√ 预测建模:利用历史LiDAR数据预测植被生长、检测设备老化或评估火灾风险;
√ 实时分类:通过无人机或移动设备上的边缘计算,实现现场快速决策;
√ 系统整合:LiDAR数据与GIS、巡检工具和维护数据库深度融合,构建统一的资产管理视图。
随着成本下降和工具普及,这些先进技术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属。小型电力合作社、市政供应商和区域运营商也将从中受益,加速电网现代化的普及。
智慧电网的新标准
AI驱动的LiDAR分类已不再是前沿概念,而是电力运营的核心支柱。面对老化的基础设施、日益严峻的环境威胁和紧张的预算,电力企业需要更智能的工具来管理资产和降低风险。
通过可扩展的智能分类,电力企业能够从被动的维护转向主动的、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其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更高的可靠性、更快的应急响应、更安全的运营,以及更低的总体成本。这不仅是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分析方式,更是为智慧电网建设与运营注入全新动能。
原文链接:
https://www.energycentral.com/intelligent-utility/post/smarter-data-for-a-smarter-grid-how-ai-powered-lidar-is-transforming-pPCv1lw2yo24lFN
作者:Chase Baumgart
本文已进行编译。



如您有供稿或想订阅电力行业专题资讯,请扫码联系。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庚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