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家能源局:做好2024年电力行业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
7月1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2024年电力行业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各电力企业要针对易发灾害、重大风险和重要设施等,完善极端情况下应对措施,备足备好应急救援队伍、抢险物资装备、应急生活物资,以及卫星电话、对讲机等应急通信设备,确保需要时能够立即投入使用,防止大量人员通信中断。遇有灾害险情和突发事件时,按应急预案迅速响应妥善处置,科学抢险救援,及时修复受损电力设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基层一线防汛抢险人员安全,坚持“抢险不冒险”,严防次生事故,保障人员安全。
02 国家发改委:公开征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意见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开征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指出,电力监控系统专用安全产品应当采用统一的技术路线。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牵头,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等区域电力调度机构和主要电力企业参与,组建电力监控系统专用安全产品管理工作机制,负责电力监控系统专用安全产品管理,统筹解决重大问题,保障电力监控系统专用安全产品安全可控。
03 内蒙古:建设新型储能制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7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指出,建设内蒙古新型储能制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以鄂尔多斯、包头、通辽、赤峰为核心,以重点企业为龙头,确立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锂电池生产设备、锂离子电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石墨烯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等新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前瞻布局新一代储能技术及装备。重点引进储能电池及配套、电池材料和回收等企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打造鄂尔多斯、包头、通辽、赤峰新型储能电池产业、电池材料生产、电池生产、储能系统及装备生产、电池综合利用等集聚区,建设培育自治区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04 杭州:打造海洋新能源产业
7月22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杭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指出,打造海洋新能源产业。以滨江区、临平区为主,聚焦储能、氢能装备制造、海洋风电装备、潮流能产业,重点发展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做强海洋绿色能源领域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01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启动发电
7月19日,从华能集团了解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在辽宁营口启动发电,为后续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化安装应用奠定基础。这台风电机组在满发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电44度,机组每年可输出7400万度清洁电能,可满足4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1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01 新疆和田全国海拔最高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成功送电
7月21日,我国海拔最高的新疆和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经过系统调试、验收无误后送电投产。该工程工程最高塔位5390米,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铁塔。项目投运后,每年可送电21.6亿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和田南部山区农牧民用电不稳定的问题,并助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01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
国家能源局7月20日发布的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
02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
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煤电11.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8.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4.7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1亿千瓦,合计达11.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8.4%,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不断深入。
03 河南:力争2024全年完成煤电“三改联动”200万千瓦
7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健全省煤电油气运厅际协调机制,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机组发电出力提升、需求侧负荷管理,确保迎峰度夏高峰时段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运行。全力抓好煤电、新能源等支撑性电源建设和外电增购,力争全年完成煤电“三改联动”200万千瓦。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责编:魏星|审核:陈亮丨监审:文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