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汽轮机共设八段非调整抽汽,第一段抽汽引自高压缸,供#1A、#1B高加;第二段抽汽引自高压缸排汽,供给#2A、#2B高加、给水泵汽轮机及辅汽系统的备用汽源;第三段抽汽引自中压缸,供给#3A、#3B高加;第四段抽汽引自中压缸,供给除氧器、给水泵汽轮机、辅汽系统;第五至第八段抽汽均引自低压缸A和低压缸B,相应地供给各对应的加热器,作为加热汽源。除第七、八段抽汽外,各抽汽管道均装设有气动逆止阀和抽汽电动阀,前者作为防止汽轮机超速的一级保护,同时也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辅助保护措施;后者是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隔离措施。由于四抽连接到辅汽联箱、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等,用户多且管道容积大,管道上设置两道逆止阀。四段抽汽各用汽点的管道上亦设置了一个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表面式加热器的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1高加疏水借压力差自流入#2高加,#2高加的疏水流入#3高加,#3高加的疏水流向除氧器。低压加热器逐级自流后,最后由#8低加流向凝汽器。由于各级加热器均设有疏水冷却段,可将抽汽的凝结水在疏水冷却段内进一步冷却,使疏水的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防止疏水的汽化对下级加热器抽汽的排挤。为防止因加热器故障或失效引起事故扩大,每一加热器均设有保护系统,其基本任务是防止因加热器原因引起的汽轮机进水、加热器爆破和锅炉断水事故。机组配置2×3台50%容量、卧式高压加热器。每台加热器均按双流程设计,由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三个传热区段组成,为全焊接结构。
水室为半球型封头加自紧密封人孔结构,水室内部装分程隔板组件、给水进口端的换热管装有不锈钢防冲套管。水室人孔采用高压人孔自紧密封结构,密封可靠、拆卸方便。自密封装置有密封座、密封环、均压四合圈组成,当水室充高压水后,该结构能使密封座紧紧压在水室槽内的均压四合环上,完全达到了自密封的效果,压力愈高,密封性能愈好。水室分程隔板组件由水室隔板、三块盖板(左、中、右)、门板及紧固件等组成,盖板与门板的连接采用螺纹连接形式,水室封头,上部设有启动放气口,此接口兼作设备出厂前及现场水压试验满水检查和运输、存放期间充氮保护用接口。水室封头底部设有放水口,供水压试验后排水和停机检修排水用。
管系由管板、U 型管、隔板(折流板及支撑板)、定距管、拉杆、中心管式抽空气管(不凝气体抽出管)、管束抗振结构等组成,抗热冲击、抗冲刷能力强。传热管为U 型管形式, U 型管内缩管板2mm,采用液压胀、自动氩弧焊,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密封可靠。与隔板相焊的履带式导向滚轮、管束底部的角钢支架、饱和段支撑板45度方向设置导向支撑板、饱和段管束侧面槽钢加固以及管系尾部U 型管弯管段抗振结构等提高了整个管系的抗振能力与刚性,同时实现了管系与外壳套装的简便性、可行性。在蒸汽入口和上级疏水入口(仅2、3号高加布置)处均设置有不锈钢挡板,分别防止了蒸汽和上级疏水直接冲刷传热管。并且,装设在2、3号高加外壳尾部的上级疏水不锈钢挡板分隔出几乎独立的一段扩容室,使上级疏水在此扩容后再进入饱和段,有效地避免了疏水对整个管系的冲击,保证了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疏冷段入口处布置较厚的疏冷段端板和厚壁加强管有效地避免了饱和段蒸汽侵入疏冷段、保证了疏冷段传热效果。壳体由筒节、筒身、封头和若干个管接头组成。各高加壳体均设置有以下接口:1个蒸汽进口、1个正常疏水出口、1个危急疏水出口、1个壳侧安全阀接口、1个运行排气口、2个启动放气口(其中包含疏水冷却段放气口1个)、2个启动放水口(其中包含疏水冷却段放气口1个)、3对单室平衡容器接口、1对就地磁翻板液位计接口、1对液位开关预留接口。外壳筒体内壁上沿加热器水平轴线方向装焊有两根角钢,与管束底部的履带式导向滚轮相配,便于套装和支撑管束。外壳受压部件间的焊接均采用双面、全焊透型式。壳体管座均采用厚壁管及整体补强。高压给水加热器内有合适的水容积,用于疏水水位的控制,并确保在所有运行工况下,疏水冷却段的管束均淹没在疏水中。同时在适当控制疏水水量的前提下,使加热器内积水的表面积暴露最小,以便减少在汽机甩负荷时疏水扩容后倒入汽机。在启动过程和机组连续运行工况中,为去除集聚在蒸汽死区的非凝结气体,在加热器内装有排气接管和内部挡板,其排气量按进入加热器汽量的0.5%设计,管内径足够大,满足排气要求。启动排气接管与连续运行所需的排气接管分开布置。高压加热器汽侧和水侧均装设泄压阀,汽侧泄压阀的最小排放容量为10%的给水流量。用于连续水位测量配供单室平衡容器,就地指示水位表采用磁翻转式,并配有磁动开关。本机组配置4台卧式壳管表面式、U型低压加热器,按双流程设计。其中#7、#8为组合式设计,位于凝汽器接颈部位;#5、#6两台低压加热器采用卧式U形管。壳体均为全焊接结构,传热管采用不锈钢材料。低压加热器与高压加热器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没有过热蒸汽冷却区,只有凝结段和疏冷段。因其压力较低,故其结构比高压加热器简单一些,管板和壳体的厚度也薄一些。低压加热器由水室、管系(带内置式疏水冷却段)、壳体等组成。其中#7A和#8A低压加热器合并而成一个同壳加热器安装在高压凝汽器的颈部,#7B和#8B 低压加热器合并而成一个同壳加热器安装在低压凝汽器的颈部,该低压加热器由壳体、管系、水室等部分组成,低压加热器壳体内设有一垂直的大分隔板将低压加热器分隔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个腔室,#7A/B、#8A/B低压加热器的管系就分别装在这两个腔室内。管系分别由支撑板支撑,并引导蒸汽沿管系流动,各管系内的疏水冷却段由包壳密封,以保证疏水畅通流动,凝结水从#8低加水室进口进入管系进行加热后,流入出口水室,在水室转向后进入#7低加管系,经#7低加管系的升温后再进入水室,最后从水侧出口管离开低压加热器到上一级低压加热器。抽汽则由低加汽侧壳体上部的蒸汽入口管进入壳体内部,蒸汽与加热管内的主给水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后被凝结为疏水。装设在凝汽器颈部是因为该两段抽汽流量大,压力低,蒸汽的比容很大,如果加热器布置在凝汽器外面,需要引出很大的抽汽管,在管道布置、保温层的铺设、安装上都存在难度,而布置在凝汽器喉部,则可节省空间、利于布置。同时由于以上原因且蒸汽压力较低,该两段抽汽出口没装逆止阀和截止阀,为防止蒸汽倒入汽机,在加热器蒸汽入口设有防闪蒸的挡板,当汽机跳闸时,可防止过多的蒸汽倒入汽轮机。四台低加均带有内置式疏水冷却段,均为淹没式结构,是由钢板组成的焊接结构密封腔室,疏水冷却段的内部以定距管把若干块中间折流板定位,7#、8#低加的本级疏水经由尾部的疏水入口进入本级疏水冷却段,经由中间折流板呈左、右蛇形流动,先与进入本级的主凝结给水进行热交换,由此提高了主凝结给水进入凝结段的温度,降低了温度的疏水最后经疏水出口由壳体前端的下面流出本级低压加热器,由于设置了内置式疏水冷却段,从而提高了机组的热效率降低了机组的热耗。低压加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后遗留下来的少量未凝结的蒸汽及空气由位于管系中央部位的连续排汽管抽出。低加水室采用封头形式,并配有人孔(为检修时用),管板两侧分别焊接有水室筒体和壳体筒体,为方便检修,在壳体侧筒体靠近管板处采用法兰螺栓连接结构。在水室及汽侧壳体上装有压力表、温度计和安全阀等。在汽侧壳体上还装有磁浮水位计、电接点水位警报器、水位开关、压差形成器等连接的法兰接口。管系上装有滑动滚轮,使得管系可以支撑在壳体内侧的导轨上,又可以在检修时在导轨上移动,然后以检修支架来支撑管系。低加在汽侧壳体下部靠近管板处设有固定支座,在汽侧壳体下方设置两个支座式滚轮以备检修时移动壳体。在低加投入运行时,中间的活动支座滚轮应卸下,但当低加解体检修时应再将中间活动支座滚轮装上,检修时只允许移动壳体,不允许直接起吊管系。位于凝汽器上部共壳体的#7A/B、#8A/B低加也装有滑动滚轮,但由于壳体焊在凝汽器上部所以检修时只能沿壳体内侧的导轨向外移动管系,并以检修支架来支撑被抽出的管系,但不允许起吊管系。汽侧壳体上的蒸汽进口和疏水进口外装有防冲击用的不锈钢防冲挡板,汽侧壳体外尚包覆有不锈钢制成的防冲刷罩。凝结水旁路采用大小旁路相结合的方式;其中5#、6#低压加热器采用小旁路,5#、6#低压加热器可单独解列;合体低压加热器(#7A、#8A)与合体低压加热器(#7B、#8B)共用一个大旁路,#7A、#8A或#7B、#8B合体低压加热器能单独解列。低压加热器正常疏水采用逐级自流的方式,即#5低压加热器疏水流到#6低压加热器,然后进入#7低压加热器,再进入#8低压加热器,最后疏水经8#低压加热器进入凝汽器。每个低压加热器均设置事故疏水管路,在事故情况或低负荷工况疏水自流不畅时,疏水可由事故疏水管路直接进入凝汽器。水位警报器是反映低压加热器高低水位的辅助设备(见图7-4),位于低压加热器汽侧下部,由两只法兰接口分别与低压加热器的水空间及汽空间相连接,形成一个连通容器。低压加热器水位发生变化时,水位警报器内水位也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借助于蒸汽与水电阻的不同,使水位警报器外壳与氧化铝绝缘电极之间的回路通过水而导通,离开水而断开,即可发出信号。水位警报器有5个信号,即最高水位、高水位、正常水位、低水位、最低水位。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距离为200mm,工作压力为0.6MPa。本水位警报器配有电接点水位计(二次仪表),安装在主控室,是智能型水位监视仪表,采用变色发光管和数显双重显示方式模拟水位动态变化,具有警戒水位、上下极限水位声光报警和闭锁信号输出等功能。为了检修方便,在与凝汽器相连接的汽水平衡管上装有截止阀门。轴封加热器是利用轴封排汽来加热凝结水的表面式加热器,又称轴封蒸汽冷却器。其作用在于回收轴封排汽的热量和工质,提高系统循环热效率。本机组设置一台卧式U型管式轴封加热器。轴封加热器的结构与低加相似,轴封冷却器由壳体、管道、管板、水室等组成的卧式结构,两台风机固定在壳体上方的支架上,接口与电动风机相连接。整个冷却器由壳体下部的支架固定在支座上,右边的支架为死点,左边的支架用来支持和保证冷却器能向左侧自由的膨胀。凝结水在管侧流过,升温后进入下级管道;轴封排汽在壳侧冷却凝结,大部分轴封排汽经放热后凝结成水回收至凝结水收集水箱,只有一少部分未凝结气体由轴加风机(配两台轴加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排出。轴封加热器的通流能力按满足100%MCR工况凝结水流量设计。由轴封系统来的汽气混合物分别从入口A、B进入,混合物沿着管系上的导向隔板流向排出口E,蒸汽在流动中与管壁进行热交换而凝结,少量未凝结的蒸汽和被冷却了的空气被吸入电动风机,在其中压缩到稍高于大气压力后排入大气。冷却器中的凝结水通过疏水管经过多级水封排入凝汽器或底位水箱,冷却水由前水室D口进入,从后水室出水口C排出。冷却器壳体上装有水位指示器。冷却水进、出口和汽气混合物进口均装有双金属温度计,汽气混合物进口处装有压力真空表。检修后必须对整个冷却器的水侧、蒸汽系统、疏水系统进行水压试验,检查各管路的严密性。运行中应该经常观察冷却器中的水位变化,若水位过高,表明管子破裂或疏水不畅。三级减温减压器用于汽轮机启动或甩负荷时,将低压旁路来的蒸汽再一次减温减压到凝汽器所允许值后排入凝汽器,从而维持整个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减温减压器呈圆筒形结构,装焊于凝汽器上部。本装置采用三级减压一级减温的结构型式。低压旁路来的蒸汽通过管道进入减温减压器的第一级,第一级的节流孔直接布置在圆管上,蒸汽经过第一级节流孔后的压力降为0.34Mpa(绝),经过第二级节流孔板压力降为0.17Mpa(绝),经过第三级节流孔板压力降为0.0459Mpa(绝),为进入凝汽器所允许的压力。经过节流的蒸汽压力降为0.0459 Mpa(绝),但蒸汽的焓值不变,此时气温很高,为使蒸汽的温度降低。本设备装有喷水装置,该装置是由28个雾化喷嘴组成,清洁的凝结水经雾化喷嘴喷成雾状,与第三级来的蒸汽相混合而降温,蒸汽的温度可降低到<80℃然后进入凝汽器从而完成了快速地减温减压功能。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上传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小编及时予以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